批复明确,总体规划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截至10月底,渭南市区达标天数162天,在169个城市中排名已退出后20位,区域大气质量持续向好。其次是企业的环境意识切实增强,由以前认为环保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被动应付,变为对项目环评、环保设施、环境监测等主动咨询,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压茬式监督的外力促进了各部门、各行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宝鸡市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双赢。抬头远眺是舒心的蓝,环顾四周是清新的绿,迎面而来是幸福的笑。这家企业负责人一直抱着侥幸心理,消极对待整改。三是全社会的环保氛围更加浓厚,干部群众逐步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事关各方面,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现在了解到,企业提升改造完成,符合国家要求了,就等于给企业上户口了,是大好事。凯信博建材公司按照环保优先、治理先行、科学开采的理念,在英山地区重新规划,建设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石料开采加工基地。现在的河道保洁是镇上出资的,社会化管理远远跟不上,就那么几个人,村里河道总长度几十公里,一个人一天都走不完。
目前,全区受聘的企业河长已经超过150名。村民护河,企业老板也护河。目前,一期工程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验收。洛阳镇分管副镇长查亚新说。
要相信基层的能动性。示范效应在整个片区被放大了。
二期项目我们要突出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绿色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武进区副区长薛红霞多次现场督查,商量对策,筹措配套资金。区河长办负责统筹协调全区行政河长、企业河长工作,组织企业河长参与巡河、河长联席会议等活动,听取企业河长意见建议,优化河道整治方案。列入试点工程后,区镇两级政府下定决心攻关。
怎么办?从2017年开始,东尖村村民组长组成一支5人的队伍,每天上午在河道边巡查,劝阻村民乱扔垃圾,河边还配上了垃圾箱,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清运垃圾。同时,我们考虑在一些主干流、大的支流布设一些水质实时监测点位,与一期工程中开发出来的智能流域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的集成分析,让整治更加精准化。如今的老鸦浜已从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河。企业河长发起人武进湖塘商会会长徐国忠表示,担任企业河长,广泛发动员工参与,希望3000多名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带动3000多个家庭。
这是一条断头浜,河道里曾经停满了渔船,常年黑臭。一期试点工程从区到镇,从镇到村,从领导到村民,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
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是江苏省太湖办设立的第一个用太湖治理省级统筹资金专项支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记者在老鸦浜看到了一块河长制管理公示牌,上面标示的河长有4位:镇级河长、村级河长、企业河长、村民河长,每位河长都备注了手机号码,企业河长还加了个括号,详细备注了公司名称。
在秦亚东看来,当前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难度增大,更要坚持小流域治理,补齐治太短板。水清了,有人去淘米洗菜,垃圾也随手扔。管护河道人人有责,企业河长参与巡河实现河道长治久清并非易事。武进最美河道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终将选出10条最美河道。原本是黑臭河流的东尖引河,到2017年水质改善为Ⅲ类。从记者拿到的项目情况汇报来看,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河道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治理、湿地建设工程,从名称到具体内容看着都没有什么特别的。
做出了成效,政策的集聚效应就来了。省太湖办主任秦亚东也亲临现场督办,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督促地方拾遗补阙。
武进区水利局河长科负责人巢俊杰说,推广企业河长是量质并举、企业自愿,鼓励但不强制企业河长直接投入资金参与河道治理和美化。东尖村的钓鱼爱好者还成立了钓鱼协会,会员不仅自掏腰包投放鱼苗,还负责管护河道。
一个村连着一个村,整个戴溪片区在治河上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随着一期项目取得实效,二期工程也提上了日程。
武进港是太湖上游重要的入湖河流之一,流域内河网密布,低洼且半封闭的圩区特征明显。村民找村支书请愿:我们村也要把河道整治好东尖引河所在的东尖村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行政村,村级财政力量也比较薄弱,村党总支书记沈建忠却舍得把钱投入到治河上。从区到镇,从镇到村,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中央环保督察指出,太湖治理仍然面临氮磷污染控制的瓶颈制约,部分入湖河流氮磷浓度未达标。与东尖村相邻的岑村村民找到本村村支部书记请愿:我们村也要把河道整治好。
戴溪村的一条村级河道老鸦浜也是一期试点工程项目。2016年,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花落东尖引河,从2000万元专项资金中拨付200万元,东尖村再配套300万元,开始全面贯通水系,彻底恢复东尖引河的引水、排水和蓄水功能。
罗家头村民小组集体出资50万元治水,整治的地方涉及村民的自留地,村民主动铲除菜地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一期项目选取了戴溪市镇圩、东尖圩、镇东圩,总面积6.43平方公里的3个圩区为试点工程区,开创了以圩区为载体的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城乡生态重构的面源污染调控模式、小流域水环境长效管理创新机制等系列运行模式。
洛阳镇党委书记朱红兴带领团队亲自设计污水管道,解决了临水而建的老旧住宅生活污水收集难题。当村里有了第一条变清的河流,村民们感觉就不一样了,纷纷找沈建忠问:能不能把咱们村的河都这么整一整?从2015年开始,围绕着治河这个目标,东尖村一点一点做,持续投入
要着眼长远谋划推进生态补水,赋予河流生态修复动力,不断改善水质,让每条河流变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命河、景观河。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善制度设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巢湖。要高度重视湿地建设,净化河流入湖水质,通过组合出拳、综合施策,达到以河保湖的目的。要坚持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切实做到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建厂处理、达标排放。
南淝河是巢湖入湖河流中污染物排放最多的河流。李国英从主河道起点顺流而下,逐段调研水质情况。
在大兴危险品码头,李国英重点检查安全防护情况。在四里河、板桥河等南淝河支流入河口和南淝河入湖口,李国英详细察看水质指标。
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国务院大督查要求,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以河保湖,持续提升河流入湖水质,坚决打赢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安徽省省长李国英近日先后到南淝河、十五里河、杭埠河等巢湖重要支流沿岸,调研入湖河流污染治理工作。